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互联网+”护理模式在儿童骨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霞1  郑颂姗2  汤玉萍1 
单位: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19;
2.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 外科, 江苏 南京 211599
关键词:“互联网+” 护理 儿童骨科 综述 
分类号:R726.8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5·53·第三期(511-513)
摘要:

中国医疗资源供需失衡,儿科领域尤为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模式为缓解医疗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微信等平台,“互联网+”护理模式正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使护理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该模式利用在线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手段,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儿童骨科领域,“互联网+”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儿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庭治疗满意度,并对心理健康与长期随访提供支持。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护理模式的效能,将对其推动医疗服务发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更广泛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8-29).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202408/6c037610b3a54f6c8535c515844fae96.shtml.
[2] 胡彦婷.“互联网+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4,19(S1):193-194,197.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EB/OL].(2023-06-20).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202306/61b392f97ee34e688fe7ecb90bdd3fa2.shtml.
[4] 陈仙,许燕,杨玲.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疼痛健康教育对骨科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8):118-120.
[5] 李慧,刘丹,李亚楠,等.“互联网+”护理干预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9):1377-1381.
[6] 李慧,肖志田,刘丹,等.云随访平台在创伤性骨折儿童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14):1898-1901.
[7] 李留夷,曾颖,缪杰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院外延续护理在骨盆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6):35-37.
[8] 欧阳雅琦.互联网+随访平台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家庭抗逆力中的应用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21.
[9] 徐丹,杨小珍,周雄儿.“双化”功能锻炼延续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78-80.
[10] 徐修翠.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股骨干骨折术患者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1):81-84.
[11] 张力,黄南翔,王鹏礼,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随访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5):80-82.
[12] 郑娟,刘美钗,黄丽花.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肱骨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中英文),2022,8(6):41-44.
[13] ISIK E,FREDLAND N M.Orem's self-care deficit nursing theory to improve cildren's self-care:an integrativereview[J].J Sch Nurs,2023,39(1):6-17.
[14] HANNA D R,ROY C.Roy adaptation model and perspectives on the family[J].Nurs Sci Q,2001,14(1):9-13.
[15] 林娟娟,张文燕.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模式对小儿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0):40-42.
[16] 党东旭,潘小勤.以微信平台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小儿骨折患儿生活质量患儿照顾者康复知识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8):1091-1092.
[17] 张晓华,陈丽,刘亭亭,等.网络康复护理改善骨折手术儿童自我效能、心理韧性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154.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893914 位访问者


 ©《现代医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83272479
电子邮件: xdyx@pub.se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苏ICP备09058541